销售热线:13966294789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 年关将至 ,米价为什么不涨反跌?
详细内容

年关将至 ,米价为什么不涨反跌?

年关将至 ,米价为什么不涨反跌?

2019-01-08 15:05:23   来源: 中国粮油信息网 

距离春节不足一个月,按照惯例下游大米备货工作早已开始,但2019年的市场却有点反常, 米企相继停机待产,部分地区米价甚至都稳不住还在下跌中。经销商迟迟不备货,市场异常冷清。2019开年就是如此场面,让大米加工企业摸不着头脑,这行情怎么会如此糟糕?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师尹秀颖认为,这其中的罪魁祸首恐怕就是稻谷高库存惹下的祸了!

原粮跌价 米价必落  

距离2018年水稻托市结束时间越来近了,按照规定中晚籼稻托市结束时间为1月31日,晚粳稻2月底,实际上各地方粮库托市都会比规定时间相对提前,更何况今年托市启动的时间晚,托市范围也不及往年大。受托市价大幅下调的影响,今年收购进度均较往年慢,农户普遍存在惜售心理,虽然部分地区即使给予农户种植补贴,但远不及农户心理预期。但从今年形势上来看,国家托市仍是占市场主导,一旦粮库退出市场,那么稻价必然下跌,现阶段江苏、安徽晚粳稻是最好的例子。从今年江苏晚粳稻上市以来,稻价高开低走,从高点近1.40元/斤,国标一等粮跌至如今的1.30元/斤,累计下调约0.1元/斤,近日还在稳中下行中,且临近年底,农户及贸易商急于变现,导致稻价下行速度加快,米价也随之下调吗,江苏、安徽、山东米的下跌直接导致东北产区大米走货相当迟缓。

国家队出粮 后市难涨

 缘何经销商备货进度缓慢,且维持低库存状态。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首先,当前市场消费能力有限。如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主食摄入量越来越少,特别是冬季各地水果蔬菜价格较低,可选择的品种也多种多样。另据2019年1月3日,《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发布,根据调查数据来看,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也到来:自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2017年出生不但没有如预期那样多出生343万人,反而减少63万人(减少3.5%);而2018年不但没有如预期一样多生79万人,全国活产数反而少了250万人(减少14.2%)。2018年生育率为1.05,那么出生941万人,死亡971万,负增长30万人,同时我国粮食连年增产,整体结余库存量也在增加。其次,2018年国家临储稻谷拍卖较往年提前,随着托市价逐年下调,2019年国家临储抛售价格降价销售也势在必行,因此经销商方面没必要囤库存,节后米价或将迎来新低。据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通过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竞价销售累计成交政策性稻谷856.2万吨(不含定向销售及划转),同比下降16.9%,政策性稻谷成交量低于去年水平,稻谷去库存效果不明显。

进口米别怕 影响甚微

海关总署28日发布公告显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美双方签署的关于美国大米输华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允许美国大米输华,这一消息在国内也起到了不小的反响,元旦节后各地经销商不断向笔者咨询,美国大米入华是不是使得国内大米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此前曾说,美国进口大米暂不会对我国市场形成冲击。一方面,“放开大米市场,实际上是为了消除贸易保护,履行入世承诺,缓和中美贸易矛盾。”另一方面,我国稻米进口目前实行每年532万吨的进口配额制,配额内,进口关税1%,配额之外关税高达65%。大米进口配额制度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国内大米产业的保护伞。最后,我国近三年来在不断的进行水稻去库存工作,整体来讲市场米价已是一降再降,与进口米间价差越来越小,即使有进口大米入华,实际总量在减少,1-11月份累计进口大米279万吨,同比减少78万吨,减幅22%(如下图所示),预计全年进口总量难以超过去年水平,今后进口量或将继续处于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在春节前大米价格将维持弱势运行一段时间,市场购销低迷持续。企业方面还是以生产订单为佳,原粮随用随采,保持低库存状态。应特别留意国家方面出台的相关稻谷去库存政策,以保证工厂将风险降至最低。另外农户方面特别是东北农户更应在1月中旬前将手中的原粮出库完毕,否则粮库结束收储,原粮将面临滞销的现象。


技术支持: 六安利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